shopping_bag

小鳥小哲學 $300

法國鳥類學家、哲學家合力撰寫,魅力席捲全球。這本關於鳥類行為的迷人著作邀請我們從忙碌的生活後退一步,傾聽天空中小小哲學家的聲音。

※購書限定加購商品

add_box 加入購物車(小計$

highlight_off

菲利浦杜柏瓦、艾莉絲胡梭

小鳥小哲學

重拾平衡、找回生活餘裕的22堂課

平裝、12.8 x 18.8 公分、全彩 192 頁
2022 年 11 月 30 日

定價 380 $ 300


法國鳥類學家、哲學家合力撰寫,魅力席捲全球。這本關於鳥類行為的迷人著作邀請我們從忙碌的生活後退一步,傾聽天空中小小哲學家的聲音。

從可愛的紅腹灰雀到體重最重的虎頭海鵰,透過他們的生活方式,他們在世界上存在的方式,我們將從地球上這些最迷人的生物身上學到獨立、從容、自在以及愛的真諦,習得更重視自然節奏、更深刻的生活藝術。


作者 菲利浦杜柏瓦

鳥類學家、環遊世界賞鳥的作家。曾出版數本關於氣候變遷及生物多樣性書籍。曾任全球歷史最悠久的自然出版社 Delachaux et Niestlé 總編輯。

作者 艾莉絲胡梭

文學及哲學碩士,是一名記者、環保人士,曾出版數本關於大自然與動物的著作。


商品資料

書名
小鳥小哲學
原文名
PETITE PHILOSOPHIE DES OISEAUX
作者
菲利浦杜柏瓦艾莉絲胡梭
譯者
林心如
定價
380 元
裝幀
平裝、12.8 x 18.8 公分、全彩 192 頁
ISBN
978-626-9637256
出版日
2022 年 11 月 30 日
出版
啟明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
電子書
Readmoo讀墨open_in_new
樂天Kobo電子書open_in_new

相關書籍

小鳥小哲學 試讀
close

接納自己的脆弱:鴨子的退隱

鳥的一生就像我們的人生,也歷經各式各樣的事件——小小的消亡和新生。例如換羽就是其中之一。為了獲得更漂亮的羽毛而落去原有的羽毛,這有點像是學著每年自我更新,儘管必須歷經一段艱困的時期才能達成。身為有別於鳥的人類,我們雖然會掉毛髮,但並不了解這些換羽的階段——然而對我們人類來說,有時也必須換羽。在某些重大的生命時刻——為愛心碎、哀悼、失業、遷居之際,我們必需改頭換面、變換衣著或髮型以及生活作息。然而我們卻很少這麼做。

必須懂得讓內在的一部分消亡,好重獲新生。而這恰是鳥所做的:牠用損耗的羽毛換得健美奪目的新羽衣。這對牠來說相當重要:牠如果沒有完好的羽毛,就無法飛翔。而這對我們也至關重大:如果我們無法換新羽毛、揮別過往,這往往會成為阻礙我們向前邁進的絆腳石。

換羽期的鳥格外脆弱。有時候,牠會暫時無法飛翔,某些鴨子的情形就是如此。鳥的這種情形就是所謂的蝕羽(plumage d'eclipse)。這個優美的詞是指鳥稍事休息、等待掉落的主要羽毛重新長出來的時刻。鳥察覺到自身的脆弱,於是變得低調,暫時擱置重要的事情。牠進行更新的時候,耐心等待,好重拾一切精力,美得煥然一新。

也許我們有時也該這麼做。

今日社會不斷鞭策我們要更有效率,於是我們再也不懂得在生命的脆弱時期隱沒,給自己充分的時間恢復生氣,重拾力量。哀悼的時候,不知道要聽到多少次「生命還是會繼續」?失戀之後,人們總會說「舊的不去,新的不來」;失去陪伴我們的寵物之後,總會聽到「噯,還不就只是隻動物而已」?彷彿我們不全然有權利退隱、悲傷。然而,情況並非如此。哀悼之後,生命再也不會一如往昔。而且,失去的愛再也不會復返。生命的確會再有其他快樂和邂逅,但是為何不接納刻骨銘心的失落?我們再也不給自己充裕的時間,讓自己從憂傷中恢復——也就是完成必需的換羽過程。

在人生中,即使我們不削弱自己的翅膀,別人往往也會把它們截斷;也難怪我們再也不懂得如何在生命中自在翱翔⋯⋯

讓我們允許自己在生命中重大和微小時刻換新羽毛,經歷蝕羽。然後,我們復出時,將變得更堅強、更美麗——和鳥一樣自在。

旅行的理由:北極燕鷗和遠洋的召喚

候鳥是旅行的表徵。什麼樣的動力驅使牠們在和煦的早晨,如此飛向新的界域,直到幾個月後才歸返?

看牠們飛越!這些野生的鳥。

牠們隨風翱翔,飛越山陵,

以及林間、大海和風,遠離牢籠。

牠們吸入的空氣讓牠們舒展胸臆。

這就是喬治.巴頌所唱、由詩人尚.希區潘(Jean Richepin)針對候鳥所寫的歌詞。

我們的確難以和這些自由而且癡迷的旅者並駕齊驅——牠們飛得比我們所能想像的還遠。就以北極燕鷗為例,從牠的的名稱即可看出,牠們在高北極地區築巢,這個區域涵蓋的範圍從西伯利亞橫跨北歐地區,遠達北美地區。牠在夏季尾聲離開繁殖地,飛向南極和亞南極地區的海洋,在那裡展開冬季的漫長羈旅。去程和回程各一萬兩千公里,加上半年的漫遊,總計一年飛越長達九萬公里的距離。因此,一隻壽命二十年的鳥足以飛越超過地球和月亮之間四倍的距離。

人們說北極燕鷗看到白晝和太陽的時間最久。北極夏季處於永晝,而地球另一端的夏季也是如此。在整個世界上,這種鳥只見過蔚藍的海洋以及遠處的白色海岸。牠在北半球的夏季駐足於凍原,在綠色植物和繽紛花朵之間小憩,但只在那裡流連幾個星期。

無止盡的漫漫長假?這永不歇息的旅者逐光而飛。

可是,北極燕鷗究竟為什麼旅行呢?牠其實大可以停歇在溫帶的歐洲沿岸,甚至將鳥喙探入西非海岸。但並非如此——牠飛越赤道,然後繼續飛行,抵達咆嘯四十度的區域。牠接著在南極地區漫遊,最後再朝著北方飛去。

這是任何物種所能經歷最遙遠的旅程,背後的確切原因仍有待商榷。然而,晚近的研究顯示,燕鷗似乎因為大量營養豐富的浮游生物而選擇了這個區域。剩下的或許就是幾千年的物種演進使然。

知道北極燕鷗每年冬天飛得如此遙遠的理由真的這麼重要嗎?畢竟,我們人類也在特定季節遷徙——我們會「渡假」!比較幸運的人,每年至少渡假兩次。是什麼驅使我們離開平時居住的地方?樂在一個不同的環境、探索其他的海岸和不同的天地。為了沉浸在另一個地方以及異於自身的另一種文化。接觸一點陌生的事物。忘卻日常的一切,終止單調的日復一日。這些就是觸動我們啟程的動機。

就像鳥類的情形,人類之中也有執迷的旅人和定居者。有聽到遠洋召喚的人,也有很宅的人。有尚.希區潘筆下描繪的「渴望藍天」,也有不想遠離舒適圈的。灰林鶚絲毫不想離開森林出生地。雨燕或是燕子一旦飛離鳥巢,一心迫不及待想做的就只有一件事:出發。

和父母旅行的時候睜大眼睛、認真觀察周遭一切的小孩,長大之後很有可能熱愛旅行。隨著他發現越多事物,就更想再繼續探索。他會想邁步走過地球上無數偏遠之地、全然不可思議的地方;他翻閱地圖集時看到的這些地方,使他滿心嚮往。他想像不到自己會踏上敘利亞的荒漠,以及高加索地區窪地周圍、韓國諸島或者巴西叢林⋯⋯

關於人和鳥在旅行方面的共通點,存在這樣一句諺語:「旅行使年輕人成長。」北極燕鷗的幼鳥會在生平第一次旅行中學習變為成鳥時的飛翔路徑。對小孩來說,翻閱地圖集、看關於遙遠國度的紀錄片、和父母在假期旅遊也是旅行的啟蒙儀式。

每趟旅行都使我們有所改變。它使我們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。它讓人不再自我中心、排斥異己、對他人抱持疑懼或厭惡。所有的旅行都教導我們團結,就像候鳥在漫長的飛翔過程中,透過不斷鳴叫來彼此互助。旅行歸來之後,我們總是改頭換面:我們把一部分的自己留在彼處,同時也把許多事物帶回此地。新的界域促使我們成長,令我們提升能耐並拓展面向。和他人接觸使我們更開放面對周遭的一切:生活方式、環境以及人。旅行尤其還使我們學到關於自己的事物:我們的容忍範圍、失眠、不舒適以及適應挑戰的環境。在世界盡頭,我們的面具由於時差、疲憊而脫落,這是揭露自我的最佳方式。我們旅行之際所尋求的,或許就是了解真正的自己。